还有多少机会去“目送”?

2020-10-23 14:15:05  阅读:-  来源: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离别,我不清楚。如果你转过身去与那双你背后一直注视着你的眼睛相对,会明白,会发现,往往那些目光,我们无法承受。

很多人都读过龙应台的《目送》,书中写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回顾和反省,同样它更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情。所以,每当一个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女儿的目光默默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慢慢离去时,那种无言的震撼才会更加猛烈地击中我们内心中最柔软的又最难以割舍的地方。而目送,则成了爱最惨烈的割舍,成了最无法言说的忧愁。“爱与忧愁”奠定全书基调,每一篇散文,都很美,在此基调上串联,精彩绝伦,异彩纷呈。每一位读者,平凡人,普通老百姓都有一种走心之感。每个平凡的人在生活中都会遭遇脆弱和失败,失落和放手。平淡之事、常人之情,以最朴素的方式绽放出了最动人的诗意。读《目送》,你会看到感性而又素朴的文字背后,有人生的深长之思和瞬时感悟,刚柔之间,漫溢出幽微与深邃,忧伤和美丽。

每一个瞬间,都稍纵即逝,人生何尝不是呢?时间本就无言,我们会逐渐经历生命的目送。我们所经历的生活,有友谊,有亲情,有失败的脆弱,心痛和寂寞,失落和放手。在她笔下仿佛可以体会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她写尽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这种精妙,时如刀光剑影,寒气逼人,写尽自己内心的苦涩与悲哀;时而温柔婉转,好似吹过麦田的微风,表达自己的喜悦与幸福。龙应台写出了人情冷暖,成功,失败,相遇,分离,生活中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片段,被她感悟,人生许多的哲理可以品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她的笔的一个写照。

也许是岁月增长,人的心也越来越容易忧伤。曾经视若无睹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迹。每一个人开始在乎起父母越来越多的皱纹,或者也开始担忧起孩子越走越远的脚步。所以,我们的情感更容易被这样的文字牵动,才这样令人心痛。放下书,闭上眼睛,在苦涩的眼泪中,更多的领悟到生与死那一瞬间的界限。一个人一生都会有一本书记录着关于爱的故事,关于光阴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渐渐长大,我们眼前的背影从高大到佝偻,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别人眼里的背影。当我们再不能为过往的遗憾一一买单的时候,彼时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凉。

龙应台看似在讲许多人生的小片段,并不突出,也不令人惊奇,实际在带着我们一起感受生活。如果经历过生离死别,可能会更深切体会那份心酸,不禁感慨:作者究竟是一个如何的女人,如何的母亲,如何的女儿,如何的笔者。

明确地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有着怎样的责任,知道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功和虚浮的掌声。这样子清楚地获知生命的本象能保持清醒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所有的精彩,在繁华落尽时,也许留下的不过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一份遗憾。

父女母子之间的缘分,是将你和他手上系了一根线,他的渐行渐远不能拉动你,却有了一丝痛楚,是牵挂,是回忆,是生的意义。他们早已和我们牵扯起情绪,缠绕成关系,氤氲成感情,和我们打成一个死结,如影之随行。

我们已经过了18岁,不再那么叛逆,不再那么疯狂,对于父母,对于自己的亲人,对于自己的朋友、同学,对于每一个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都心存善念。是不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家庭环境挺好的呢,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需要以真诚之心对待。所以,现在,回首,向目送你的生命感恩,向你终要目送的生命问好。

(作者:冯燕飞单位: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