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上万的手机要当奢侈品?天价手机背后原来传达了这个信号 I 二哥说
大家好,今天二哥先化身气象预报员,给小伙伴们播报一下近期的天气情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昨天冷空气开始影响东北、华北,部分地区降幅超10℃。今天冷空气继续南下,累计降幅可达13℃。雨水增多再加上冷空气的影响,南方也将面临着明显的冷暖转换,今天开始陆续降温最高气温将由20℃以上降到15℃以下,部分地区只有10℃出头。
所以,在“血拼双11”、紧张配主机、纠结换手机之余,请各位小伙伴们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注意添衣保暖。二哥也该把秋裤翻出来保护一下“老寒腿”了。当然了,有“华南结界”护体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动忽略,以上对于你们来说都是废话。请自己一边玩去,谢谢。
近期虽然寒冬降至,但是近年来天价手机的“热潮”却是越演越烈。下半年各大手机厂商发布的几款新机,其价格都已经让人感到吃力。但是它们还纷纷推出各种“联名款”以及“定制版”,价格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iPhone一直以来都占据着手机的高端市场(价格是真的高端...),也与奥地利珠宝、美国Falcon等多个品牌商合作,推出的定制版手机价格动不动飙至百万元甚至上亿元。如今,包括华为、OPPO在内的众多中国手机厂商都加入这场“奢侈品手机”的战局。
几个月前,OPPO Find x兰博基尼版高昂的价格引发了不少小伙伴的热议;近日,华为Mate20系列新机也推出与保时捷设计的最新联名款手机Mate 20 R,高配版售价约合人民币1.68万元。
不过这也只是手机厂商们狂欢,二哥甚至觉得这是它们的“自我高潮”——手机品牌与奢侈品牌商的合作,确实有利于品牌高端形象的提升,打造国际影响力。但是,目前天价手机大多数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概念性强、为了贵而贵、实用性差。由于天价手机的受众较小,其体量和市场一直难以打开。个人觉得这种手机甚至像鸡肋一般存在于手机产业链中。
不过,“天价手机热潮”也反映出一个事实——手机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在手机发展史中,天价手机的出现是合理、并且有其规律的。天价手机常常出现在手机市场创新性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候。
因为各层次的手机差距不断缩小,手机厂商就会用贵重金属、奢侈品包装手机,从而吸引高端消费者眼球。早在2008年,诺基亚就曾推出过售价十几万元的天价手机,而且其手机性能普通。
如今,在十年后,这种现象再次来临。手机厂商与奢侈品牌商的合作更多的是需要奢侈品牌溢价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所以,这是一种宣传营销的手段,目前来看更多的是达成了提升品牌属性及推高产品零售价的目的。为的就是体现出自身手机品牌与其他品牌的识别度。
同时,随着部分人群在奢侈品中的消费增加,奢侈手机在理论上是存在一定市场空间的。不过,从目前情况上看,天价手机的市场总量依然较小,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为7、8万台。此外,部分厂商很多天价手机在高定价的背后,黑科技、新技术成分居少,大多是价格虚高、偷换概念。
尽管这类手机大多外观奢华、ID可定制化,但是性能提升不大。电子产品一直都遵循性能提升、老品折价的原则,因此,终究属于电子产品的天价手机,其本身是会随时间快速流逝而大幅贬值的。
它们与钟表类奢侈品不一样,目前仅有极小部分的高端人群会认同此类天价手机。因此,哪怕是二手市场,该产品的认同感都非常低。基本不存在“炒价”的空间,所以二哥告诫小伙伴们不要头脑发热,相信一些“歪门邪道致富经”,去入手这类型的手机。
不过,接连出现的天价手机揭示了目前智能手机的发展确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瓶颈。同时,技术的堆积也让手机价格整体走高。相比之下,二手手机的性价比就会比较高。二哥建议大家不妨先放下一些“刻板成见”,多了解对二手手机进行了解哦~
这一个多月来,
二哥为不少小伙伴
评估了闲置的数码产品;
不管是手机还是笔记本,
二哥都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为大家提供专业的价格评测;
二哥在帮助小伙伴们
评估闲置数码产品的同时,
也发现了其中不少问题:
首先,
很多小伙伴很想出手
闲置的数码产品,
但是在二手交易平台上
又害怕遭遇坑蒙拐骗;
其次,
不少小伙伴在
二手平台上挂起了
闲置数码产品,
却一直无人问津;
最后,
一些小伙伴想购买
性价比高的二手产品,
却又害怕遇到质量问题,
迟迟不入手购买。
因此,
为了小伙伴们的幸福,
以及二手闲置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哥决定为大家提供更多帮助:
对于有意在二手交易平台上
出售闲置数码产品、
却又不了解行情,
难免担心上当受骗的小伙伴,
二哥依然会提供
专业的二手产品估价,
供小伙伴们参考;
此外,
对于一些想出手
闲置数码产品,
却又无从下手的小伙伴,
二哥也将会提供一些指点和建议;
最后,
对于想入手高性价比
二手数码产品的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