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商票拒付!破坏产业链协同,动摇市场信用根基

2025-04-14 17:26:38  阅读:-  来源:

在商业交易的庞大体系中,商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在企业间的资金流转和贸易往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以出票人的商业信用为依托,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和支付手段,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贡献颇大。然而,当商票拒付事件发生时,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和负面影响巨大,严重冲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市场的稳定秩序以及社会的信用根基。以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商票拒付事件为例,该企业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且为航天科技集团通过第七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及四川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的二级子公司,自2025年3月23日开始拒付,未兑付余额高达1.4亿元,不仅严重损害供应商与背书链企业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和信用体系,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高度警惕。

破坏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黑手”

据悉,2025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02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此次修订是为了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解决现行《条例》实施中面临的工作机制不健全、支付责任不具体、法律责任不完善等问题,旨在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企业间款项支付行为。这一修订,是国家在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举措,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然而,商票拒付行为却与这一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成为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中小企业权益的“黑手”。

商票拒付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直接的供应商,会在产业链中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受阻,甚至出现衰退迹象。如在汽车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度高。商票拒付行为使得上游供应商资金紧张,无法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应。这不仅影响了该公司自身的生产进度,还导致下游企业因原材料短缺而无法正常生产,打乱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节奏。

此外,商票拒付还会引发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信任危机。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会更加谨慎,甚至对商业票据的使用产生恐惧心理,转而寻求更为保守的交易方式,这无疑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进一步阻碍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信任基石动摇,危及企业协同

在当下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更应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从原材料的进口成本到产品的海外市场拓展,从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到下游销售,国内企业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这种外部压力,本应成为凝聚国内企业力量的催化剂,促使大家携手共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来提升整体竞争力,共同抵御贸易战带来的风险。

然而,像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商票拒付这类事件,却给国内企业的团结协作蒙上了一层阴影。作为央企旗下的公司,本应发挥表率作用,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与其他企业同舟共济,为稳定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国内企业的团结,是应对贸易战的重要基础。当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协同合作时,可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商票拒付行为对中小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储备不足,往往依赖应收账款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小企业自身、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环境,让中小企业能够在商票拒付的阴霾下找到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